第33章 第 33 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平平无奇大师兄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娘娘有毒gl公公,很猛!重生回到刚就业时综漫之幻想游记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当我在规则怪谈里开始叛逆穿书之没人能比我更懂嚣张

一秒记住【NB文学 www.nb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程素从家里一共带来两块手帕, 一块绣黄花,一块绣绿花,绿花送给甄大娘, 黄花留给自己。

    最好的手帕送给最好的甄大娘。

    这样甄大娘每次看到手帕都会想起她,就好像她们关系亲密, 不可分割一般。

    孟华干活回家把手帕往他娘床上一扔。

    “什么东西”

    “手帕,你的小情人送的”

    “小情人”甄臻挑眉, “该不会是你送的吧不是有人说儿子是娘前世的小情人吗啧啧这刺绣的棉手帕还挺高档的, 你小子什么时候眼光这么好了不得不说,我们华华长大了,知道送礼物给娘了。”

    孟华本来有些郁闷的,听了他娘的话,脸都臊红了。

    看娘这话说的,好像他有多不孝似的, 他一个大男人怎么可能买这么娘娘腔的礼物

    “不是我送的, 是程素,她好像很喜欢你。”

    甄臻有些意外,拿起这两块手帕仔细打量。

    原著中女主送给男主一块手帕, 不过男人并不当回事, 用程素的手帕给殷雪擦汗,让女主伤心不已。

    送给男主的手帕最终到了她的手帕,这是不是证明她已经改变了原著发展的轨迹

    甄臻把手帕放在口袋里,没好气地瞪了孟华一眼

    “是呢, 娘就是这么招人喜爱, 好好反省一下,看看自己魅力差在哪。”

    孟华

    次日,焦蕙兰就做了甄臻期待已久的凉拌海带丝, 酸辣口味的,配着甄臻摸索着做出来的凉皮凉面,非常下饭。

    男人中午出去干活不在家,家里要给他们送一顿饭。

    他们都不爱吃小吃,甄臻就把小圆饼从中间切开,把卤煮的肉切碎,加点荷包蛋和蔬菜进去做肉夹馍。

    一人四个肉夹馍,管饱管够,再喝点清凉解暑的绿豆汤,这吃的不比谁好

    村里干活的男人既羡慕又眼馋。

    “大国,你家过得这是什么日子,顿顿有肉吃你娘该不是把你家老底给花完了吧”

    他们虽然眼馋,但都猜测是大国爹的身故补贴没花完,这种钱没人会羡慕,也就没人眼红。

    孟大国憨笑,娘做的肉夹馍选用的是肥腻的后腿肉,还会特地给他们兄弟几个加肥肉,吃起来特别过瘾。

    “我娘会吃。”孟大国边吃肉夹馍边道。

    孟一勇没空说话了,一口口往嘴里塞。

    孟华也不答话,坐在树荫下,吃完就喝绿豆汤,直到把自己灌饱为止。

    甄臻也没小气,顺道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带了点肉夹馍,一人两个,再多也没有了。

    不过绿豆汤她带了不少,还给孟老大家的几个儿子也分了。

    他们一家都挺高兴的,承了甄臻的人情。

    要不是出来走一圈,甄臻都不知道日头有多晒,村里人被日头烤得唇干舌燥,却不敢偷懒,生怕李德成不满意扣他们工分。

    甄臻回去后叫焦蕙兰又烧了两大锅绿豆汤,井水里放凉后,在一个带轮子的板子上拉过来。

    “大家喝绿豆汤,人人有份。”甄臻笑着说。

    苟子娘也在干活,惊奇道“人人有份我说甄桂芝,咱们村这么多人呢,亏你舍得”

    甄臻一声叹息

    “看到你们这么辛苦干活,我就想到大国爹在世时,总说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手。你们都出来干活,家里没人送水送饭,大热天的日子可不好过。饭我是送不起的,但请大家吃绿豆汤还是能做到的。”

    苟子娘没想到她真的不一样。

    “以前觉得你这人不能处,谁知你是个面冷心热的。”

    甄臻哀叹一声

    “大国爹死后我想不开,脾气也变得古怪,有时候想找你们说话,又怕你们看不起我这个寡妇。”

    说完就埋着头凄凄惨惨戚戚了。

    苟子娘跟李德成他媳妇连忙说

    “大国爹是烈士,那是为国捐躯了,咱们都崇拜烈士,怎么会看不起你”

    “就是,大国娘,你真是想多了,以后要跟我们多走动,常走动感情才会好。”

    周围的老娘们七嘴八舌地保证,甄臻这才答应下来。

    他们都带了碗,甄臻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绿豆汤,这冰凉甘甜的绿豆汤叫他们精神一振。

    苟子娘还说“刚才干活老觉得眼黑,喝完好多了”

    “咱们女人流血流汗就是容易眼黑,要补充糖分,所以我特地多加了一点糖,让你们补补。”

    苟子娘直说她善良,再说上次借孟家的热水瓶,她还欠了个人情呢。

    甄臻这次主动给大家送吃的,也是有些私心的,过几年她想叫孟华去参加高考,高考要政审,跟村里人搞好关系肯定是没错的。

    这年头好名声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苟子娘想还她人情,把她拉到一边悄声道

    “桂芝,我听到一个消息,你得放在心上。”

    “嗯”

    “听说工农兵大学的推荐要进行了,你家孟华以前就学习好,不争取一下”

    甄臻一愣,去年是工农兵上大学唯一需要高考的一届,七四年又把高考取消了,重新改为当地革委会或者贫农协会推荐上大学。

    去年孟华为了上大学努力了很久,谁知政审没过关,大国爹是烈士毋庸置疑,但因为那个谣言,上面态度模糊,人家不敢随意让孟华通过。

    孟华失去了上大学的名额,失望落寞,这才积极跟当地小兵搞好关系,从而去了上面搞运动。

    但今年大国爹的身故补贴下来了,就说明组织上承认了他烈士的身份。

    这年头烈士子女是有优待的,可以由当地推荐上大学。

    大国爹在部队里级别不算低,孟华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大许多。

    甄臻没想到有这事,直接就找了李德成。

    “孟华要报名”李德成抹了把汗,瞅她一眼。

    “德叔你别误会,我今天送绿豆汤不是为了贿赂大家,事实上,我刚知道这个消息。”

    李德成脸色好看了一些,“大国爹是烈士,你们老孟家又是十八代贫下中农,条件肯定是符合的。由我们村的贫下中农举荐,贫农协会会长担保,孟华就能上。”

    眼下最看重政治面貌,孟华这一点是不用说的。

    三年实践经验,初中文化都有,年龄也符合要求,在20岁左右。

    李德成算看出来了,这个甄桂芝不是个简单人物。

    孟家三兄弟就更别说了,走出去那气质都是人中龙凤,谁相信他们是下地的农村人

    孟家迟早是要有出息的,这时候拉一把,以后说不定能记他一个人情。

    “贫农协会会长跟我是同学,我明天就帮你跑一趟。”李德成叭叭抽了口烟袋,眯着眼说。

    甄臻赶紧谢过了他,又给他端了碗绿豆汤。

    晚饭时甄臻说了这件事,三个儿子都很震惊。

    “可别说娘偏心,只给你弟报名,没给你们哥俩报名。虽然是靠举荐上的大学,但也要文化成绩好,否则上了大学大字不识,也要被大学给退回来,那丢人可就丢大了。”

    孟大国没意见,他本来成绩就不好,再说他是个顾家的男人,家里两个娃哪个都撇不开。

    孟一勇就更没意见了,他一看书就瞌睡,不是那块料。

    孟华“娘,我怎么没听说这事”

    这年头消息闭塞,很多重要的事说错过也就错过了。

    甄臻道“我也是听苟子娘说才知道的,这事还没个准,如果最后去不了,也别伤心,明年还有机会的。”

    孟华还没从这消息中回过神,他已经很久没翻开过那几本书了,真能上大学,就意味着他能进学校里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了。

    这是所有学子的梦想。

    孟华很激动,晚上一直窝在甄臻那屋,拉着她聊上大学的事,甄臻不堪其扰,直接把他踢出了门,这才得到瞬间安静。

    陶爱红回房里就对孟一勇说

    “你还说你娘最疼你,我看她还是偏心老三凭什么推荐孟华不推荐你啊,你比孟华差在哪”

    孟一勇还真愣了一下。

    “陶爱红,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上学时每次考试都抄你的,你班级倒数第一,我倒数第一。就我这样的还上大学”

    陶爱红叫他说的生气,“谁说成绩好才能上大学推荐那不就是谁关系好就能去吗”

    “你说的没错,可我不是读书的料,这一点你得服气孟华的,以前冬天下雪,家里没蜡烛了,他就拿着书站在外面借着天光看书,我真不能跟他比。”

    陶爱红就是觉得自己吃亏了,凭什么这么好的机会给孟华啊。

    要是孟华上了大学,工作后关系留在城里,就是城里人了。

    他们这种乡下人永远都比不上。

    次日甄臻跟焦蕙兰一起做了两锅风干鸭脖。

    鸭脖做好后,又蒸了绿豆沙和红豆沙的窝窝馒头,个头较小,就鸡蛋大小,馅料有甜味,吃起来像小零食。

    特地多做一些,捣碎了泡在奶粉里,一丫就能吃了。

    一丫已经添加辅食了,甄臻就把空间里的蔬菜水果挂面拿出来了。

    一丫最喜欢番茄味的,甄臻把面条煮烂后用勺子捣碎,加点菠菜胡萝卜喂给她吃。

    焦蕙兰就喜欢喂米粉,但甄甄觉得米粉就是大米做的,虽然也好,可还是需要搭配点别的。

    吃完辅食,甄臻还给一丫做了水果泥,当然用的是最常见的苹果。

    用勺子放在苹果上横着舀一下,就能把表面一层果泥舀下来,连汁带肉一起喂给她。

    一丫很是喜欢,每次吃果泥时都很乖。

    怕大丫吃醋,觉得大家都爱一丫不爱她了,甄臻每次切苹果时都会对半分。

    当然,三娃月份小,这些都是没有的。

    端午到了,甄臻早早就买了蜜枣和几种豆子,提前将腌好的鸭蛋黄取出来备用,又叫三个儿子去地里找了粽子叶,回家放在水桶里泡着准备包粽子。

    大丫端着小板凳坐在甄臻身边,拿起粽子叶跟甄臻学。

    “阿奶,粽子叶怎么放呀,大丫手小放不下。”

    甄臻细细教她,“像阿奶这样折叠,下面不能有缝隙,再抓点糯米放进去。”

    “然后呢” 大丫奶声奶气问。

    “然后放点你爱吃的食材就行了。”

    大丫包了一个扁扁的三角粽子,很有成就感,特地叫她娘给她留着,不许别人吃。

    甄臻放点红豆沙和蜜枣进去,她甜咸的粽子都爱吃,不过肉粽子一般,咸粽子只放鸭蛋黄。

    坝头村不南不北的,饮食习惯也南北混杂,比如说中午一般吃大米饭,早晚一定要稀饭和面食。

    粽子方面本地以甜粽子为主,很少有人吃鸭蛋黄的。

    苟子娘来还热水瓶,见到他们放鸭蛋进去,惊得都要跳起来了。

    回去就跟人讲,老孟家竟然吃鸭蛋粽子,那得多难吃啊

    为了区分甜咸,甄臻用棉线系甜粽子,用粽子叶系咸粽子。

    一起放进锅里蒸,焦蕙兰很爱吃粽子,往年家里吃不起饭,当然不能这样任性。

    今年娘蒸了一大锅,这天气不吃也存不了几天,她总算能敞开肚子吃了。

    蒸好后,整间厨房充斥着芦苇叶的清香,甄臻很喜欢闻这种味道。

    她拿漏勺捞了八个粽子上来,六个甜的两个咸的,叫孟华送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尝尝鲜。

    孟华干劲十足,擦着汗就拎着粽子走了。

    孟老太如今已经习惯了儿媳给自己送吃的,前天送肉夹馍和绿豆汤那次,哪个老姐妹不羡慕她

    都说看起来最泼皮的甄桂芝,如今却最孝顺。

    又说大国爹虽然没了,但儿媳孝顺也是一样的。

    老俩口听着别人这样夸自己儿媳,自然也是高兴的,如今吃粽子就更甜在心里了。

    “你娘真舍得,一个粽子足足放了两个蜜枣还放红豆呢真会吃”孟老太感叹。

    孟老太爹随手一拿,挑了个咸粽子,一开始有点不习惯,细细品来却越吃越想吃。

    “头一次吃鸭蛋粽子,你娘真是有心了。”孟老太爹夸道。

    孟大国几人下工后,家里就张罗着吃完饭,今天没什么大菜,只有一盘西红柿炒蛋,是大丫点名要的,甄臻可不委屈丫头,就叫焦蕙兰给整上了。

    吃的就是各类粽子,这年头的人都爱吃包子粽子和糖饼,主要是一年到头吃不了两次。

    孟大国一口气吃了六个粽子还不嫌饱。

    桌子上还放了一碟白糖,谁想蘸糖就蘸一下,渴了就喝点绿豆汤,端午节就算过去了。

    饭后,甄臻的任务就是洗娃娃。

    工具是两桶放了艾叶的水,目标对象是三个奶娃娃。

    洗完这个洗那个,把娃娃们的胳膊窝、胳膊肘、脚底心都搓得一干一净,中间有哪个娃娃咯咯笑,你只要冲他们笑笑,他们就会很开心了。

    等娃娃们全部洗完了,她真是累得够呛了。

    捞上来擦擦干,擦点香粉粉,穿上小衣服,就给三个娃系五色线了。

    脖子手腕和脚腕上都要系的,以后剪掉了扔去房顶上,据说喜鹊会把五色线衔去,给牛郎织女搭桥相会用呢。

    孟华的大学申请表已经交上去了,李德成也跟贫农协会会长打了招呼。

    其实说是打了招呼,可甄臻知道,十里八乡符合推荐要求的人少之又少,他们可是烈士子女,大国爹是获得过一等功的。

    孟华自己文化水平也很高,贫农协会会长见过他一面,很是喜欢。

    交代他要是上了大学,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

    走流程倒也不难,上次盖房子时,甄臻事情办的漂亮,村里人都对她改观不少,再加上大国爹的情分在,村里所有贫下中农都给孟华投票了。

    他们只需要等审核就行。

    如果顺利的话,孟华没多久就要离家上大学了。

    甄臻希望他早点走,趁对程素感情不深,早点去大学学习见世面,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事自然而然就会淡的。

    甄臻想把卖瓜子的事业接过来,可孟华没让,虽然国家有补贴,可他还是想赚点钱留着备用。

    甄臻借着去县城买瓜子的机会,提前从空间里拿了三床被子出来。

    一床旧被子给他铺在下面,一床12斤重的棉花新被子盖在身上,上头再盖一间5斤重的棉花小被子,去上大学应该是不会冷了。

    孟华衣服不少,可夏天衣服已经洗得发白了,甄臻打算给他做一件。

    家里有三个儿子,只做一个肯定不行的,干脆找赵美兰买了三人份的布。

    俩人现在熟悉了,交换物资非常顺手,甄臻给了她四十包挂面,四十斤面粉,四十包白馒头,四十斤卫生纸,还有四十个风干鸭脖。

    “这风干鸭脖是想请你那些顾客试吃的,如果觉得好想回购,我下次再给你们送。”

    赵美兰喜出望外,尽心尽力给她周旋,很快给她搞来最好的的确良布。

    “这布料凉快舒服又耐用,我家那口子一直想做一件的确良,但我明面上的工资不算特别高,又要养一大家子,穿得好怕人家怀疑,一直没敢给他做。”

    甄臻摸着的确良,比起现下人们穿的粗布,的确良确实是高档面料了。

    重要的是在没有空调的年代,穿这个很凉快。

    甄臻点头,“你们俩年纪轻轻做事就这么谨慎,以后肯定差不了的。”

    赵美兰对她的夸奖很受用。

    “摊上公婆身体不好,也是没办法的事,我公婆以前对我不错,月子里伺候我也尽心,我肯定要对她好的。”

    再说俩人哪怕身体不好,也尽力帮他们看孩子。

    家里有个人看着,她就能出来工作了,到底是不一样的。

    赵美兰的观念放在后世都算是先进的,更何况是这个年代的。

    后世第一批下海吃螃蟹的人,估计就是她这样的。

    “你老公虽然手受了伤,工作没那么体面,可是有他给你跑跑腿,你一个月也能多赚个几十块,你本来工资就不错,供销社福利又好你老公虽然退下来,可每月也有点补贴的,你们夫妻俩力气往一处使,七七八八加起来,日子不错的。”

    赵美兰一听她提钱,立刻谦虚道

    “哪能赚那么多,就赚点钱买米买面。”

    甄臻笑笑,没说什么。

    她又给孟华买了一根钢笔,一摞本子,一摞演草纸,一双小白鞋。

    给老大老一各买了一双解放鞋,俩个儿媳一人一双小白鞋。

    回去的路上她就把布送给冯裁缝了,给孟华准备的学习用品她偷偷放起来了,只把鞋子拿出来分了。

    孟大国平时都穿焦蕙兰纳的布鞋,娘忽然给他买了一双解放鞋,他穿着忽然就有点不习惯。

    很少穿新鞋,他高兴的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娘,你还记得我脚的尺码呢”

    甄臻笑“那是当然的你们兄弟三人的尺码我记得一清一楚,娘可是把你们放在心里的,那绝对不是嘴上说说”

    三个儿子都很高兴,孟一勇瞥了眼孟华的小白鞋,一开始有点吃醋。

    后来也明白了娘的意思,这是准备给孟华去大城市穿呢。

    大学里打扫的干净,穿小白鞋没什么的,可他们几个下地干活的,要是穿小白鞋那不是惹人笑话吗

    孟一勇也套了一下,正合适,别说他,就是焦蕙兰和陶爱红套了,都正正好好,挑不出一点差错来。

    陶爱红生平第一次穿买的鞋,激动得左看右看。

    “娘,真好看吗会不会有点小这么白的鞋,怎么刷牙”

    “不小的,用牙膏刷,刷完放点卫生纸贴在上面,等晒干后就很白了。”

    孟华偷偷记在心里。

    陶爱红心里喜滋滋的,可能是以前跟娘总掐架,如今娘忽然对她好,就有点受宠若惊。

    焦蕙兰笑就没停过,又注意到婆婆没给自己买,回去就跟孟大国说

    “娘对我们真好,好东西都留给我们了,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喝。”

    孟大国一愣,“有这事”

    “你不知道吗娘每天就吃馒头片,喝最稀的米汤,吃饭只吃素菜,吃肉就吃瘦肉,还动不动就说自己减肥呢。虽然娘没有明说,可我知道,她是在偷偷省钱呢。”

    孟大国其实早就发现了,可他不如焦蕙兰细心,听焦蕙兰提醒才发现娘没给自己买新鞋子。

    “回头你去县城,给娘买双好鞋子。”

    俩人手头还有几块钱,焦蕙兰答应下来,婆婆对她大方,她也会善待婆婆的。

    娘家早就扬言不认她了,她已经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娘了。

    村里的母猪都没有下崽崽的,甄臻去隔壁村找人买了十一只小母猪,当然是找不同村的人买的。

    十只放去山里头,那边猪圈已经搭建好的,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搭成围墙,再用木头做挡,因为猪多,怕猪长大后会冲倒围墙,还特地把围墙加高了。

    剩下的那只小母猪,放进用家后面用旧土块建成的猪圈里。

    猪圈刚建好时,村里人都围过来看,孟老太和孟老太爹也来了,见儿媳把这个家照顾得越来越好,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大丫也趴在猪圈上,“猪猪,你不用担心,大丫每天都出去割猪草喂你,你好好长大。”

    孟大国活了米糠作猪饲料,天气炎热,家里偶尔有馊掉的饭菜,甄臻就端过来喂猪。

    读过书的人什么都讲科学。

    甄臻就觉得应该科学养猪,只吃米糠是不行的,应该补充点蛋白质,喂点豆饼和花生饼之类的,这些东西都很有营养。最好再来点矿物质元素补充一下。

    夏收暂时告一段落,孟华短期内是没事干了,又要开始下一波卖瓜子了。

    他骑着自行车过来,这是大川借来的车,不过甄臻也没亏待人家,每次还车时都要送点东西,不是米就是鸡蛋苹果的,人家都很高兴。

    不过用人家的车到底不方便,这年头自行车比宝马还稀缺,把人家车子用旧了用坏了,人家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有想法。

    再说经常借的话,他们卖瓜子的事只怕要露馅的,甄臻就催了催赵美兰,想叫她再帮忙打听一下,看能不能弄一辆自行车过来。

    孟华不忙,又打算去城里卖瓜子,张翠花却从隔壁村带来一个消息,说是甄臻一哥家的孩子在县城住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