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斐然豆蔻时

与君相遇徒然时

舞勺之期君学舞

君送乌簪于及笄

束发之时君扎束

舞象之期君学射

碧玉年华吾清新

加冠之期君已成

问君可知此美好

可惜而立君离去

注释:

①豆蔻: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来形容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②舞勺:古代13岁的男孩学习的一种文舞。

③及笄(jī):《礼记》:“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本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④束发: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⑤舞象: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又是成童的代名词。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⑥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

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

晋人孙绰《碧玉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⑦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过去男女成年又称“结发”

——扎结头发。

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⑧而立:而立——源自孔子言论(前文),立,“立身、立志”

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